来源:中国民间故事网 文章作者:佚名

 

  六、流芳百世
  其实,那天何廷枢砍倒山本,跌入海中并未牺牲,只是因为刀伤流血、让海水呛得昏迷,被兵将救上来,医治调养了一段时间才好过来。伤好之后,皇帝对他带兵平倭立功之举大加赞赏,褒奖他一番又委以新职。何廷枢一心只顾了为国尽忠为民造福,公务缠身昼夜操劳,全然不知盘兰芝为他建桥寄爱、投河殉情这些事。
  何廷枢忠于职守,为国为民鞠躬尽瘁,辛勤操劳数十年,最后经皇帝恩准,游子还乡回到了富川朝东豪山。回到豪山之后,久经宦海沉浮的何廷枢仍然深深地怀念着他的初恋情人盘兰芝,便迫不及待地赶到三园栎村打听盘兰芝的消息。此时盘宗师已经过世,他的大儿子、也是何廷枢的少年好友盘云龙接待了他。昔日的两个同乡好友、翩翩少年,经过岁月的沧桑人生的历炼,至今皆己步入须发苍白的老年,两人相见不觉倍感亲切,感慨万分。两人谈起盘兰芝不禁老泪纵横,嗟叹不己。
  当盘云龙将盘兰芝被遣回原籍后日夜思念何廷枢、有人讹传何廷枢平倭捐躯、盘兰芝为他建桥投河殉情、以图在天庭与何廷枢再续前缘的事情经过全部告诉他后,何廷枢听了不由得悲愤交加,感慨不已。何廷枢想不到盘兰芝恪守情誓,对自己痴爱如斯,建桥寄爱投河殉情以求上天再续前缘,真是世间少有的重情重义的奇女子啊!他为了报答盘兰芝对他的深情厚意,在人间再添一段佳话,也请来能工巧匠,测定吉日,在离青龙风雨桥不远的黄沙河上建起了一座规模更宏伟、造型更美观、更别具一格的瑶族风雨桥,并为之取名为回澜风雨桥。
  何廷枢贯古通今,博学多才,桥名取自韩愈的《进学解》:“会百川而东之,回狂澜之既倒。”暗喻他力挽狂澜,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。但风雨桥附近的老人们对桥名却另有一番解释,说‘回澜”即是“回兰”、“怀兰”,告诉人们何廷枢是为了回应盘兰芝为他建桥殉情的壮举,怀念他俩的挚爱真情才建筑这座瑶乡奇观——回澜风雨桥的。
  据史志记载,回澜风雨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,比驰名中外的三江程阳风雨桥早建300多年。桥为砖石结构,长38米宽5米,分别由楼阁和桥亭两部分连结而成。楼阁二层,有西南北三门,各门边檐皆绘有何、盘二人恋情故事的图画,门额大书匾额题字:北曰“辉腾叶奕”,西曰“中流砥柱”,南曰“往来通衢”,青砖绿瓦,四角飞檐,层层而上,如振翼欲飞,蔚为壮观。
  回澜风雨桥建筑工艺之精湛,其风姿之华美,在国内实属少见。它既具有瑶族的传统建筑特色,又具有明清古迹名胜所特有的古朴典雅的气质,深受海内外游客和史学、建筑学专家们的褒奖和青睐。它集北方的石券桥、南方的亭、古远的阁以及本地的廊桥四者造型的特点为一体,在全国古建园林中是属于奇特少有的,它在富川瑶族桥梁建筑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,今后人景仰和赞叹。
  何廷枢重情重义,行善积德,颇受世人称道。他为了便利往来的民众,纪念盘兰芝,于崇祯十四年(公元1641年)又挑头集资重修了回澜风雨桥。时任赐、敕进士弟文林郎陕西道两奉命督理印马屯田巡按直隶应天、山东、河南、潼关卫等处地方监察御史加升太仆寺少卿的何廷枢,亲自命笔撰写了《重修回澜风雨桥序》。在这篇序言中,他满怀激情地写道:“有终古之桥亘天而靡极者,鹊粱是也;有须臾之桥偶触而不复设者,蚁渡是也:有功念之桥因岁因月而责成者,徒扛舆梁是也:有福泽之桥神通神感而灵应者,蔡端明之洛阳是也!”他把回澜风雨桥比作鹊桥、蚁渡及蔡端明的洛阳桥,其为民造福的心态及对盘兰芝的缅怀与思念,从中可见一斑。
  “浪举双挤桥耸云天,俊才淑女示奇情;生死相恋世少有,佳话长传在人间!”回澜风雨桥重修后不久,何廷枢便无疾而终离开了人间,真的上天为仙与盘兰芝重续他们的不尽前缘去了。就这样,青龙、回澜两座风雨桥遥相呼应,虹立一双,既有肝胆相照之意,又有鸳侣相伴之情,景奇情奇,耐人寻味。现在,青龙、回澜两座风雨桥已成为富川名扬中外的旅游胜景,而何廷枢与盘兰芝的爱情故事,也在瑶乡民间成为美谈,世代流传。令人敬仰和感动。
 

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:
http://www.gushidu.cn/news/cqgushi/08127175397840.htm

 


相关内容

在群臣面前大跳裸舞的性感皇妃

佚名

 

皇妃巡按风雨桥(1)

佚名

 

皇妃巡按风雨桥(2)

佚名

 

皇妃巡按风雨桥(3)

佚名

 

皇妃巡按风雨桥(4)

佚名

 

皇妃巡按风雨桥(5)

佚名